爱上海 清晨5点的东滩湿地,72岁的捕鱼人老陈收起最后一网刀鱼,他的渔船旁,来自复旦大学的生态学家正在安装鸟类监测设备。"我年轻时这里能看到成群的江豚,现在虽然少了,但候鸟越来越多",老人指着远处盘旋的白鹭说。这种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,正是崇明岛发展的缩影。记者历时三个月的走访发现,这座中国第三大岛正在演绎独特的"生态辩证法":东部的国际候鸟保护区与西部的智慧农业园共存,北部的传统灶花非遗工坊与南部的碳中和实验室为邻。
最令人惊叹的是永隆沙的"移民村",这里住着1958年来自上海的知青后代、2000年后迁入的安徽菜农,以及最近搬来的荷兰风能工程师。他们共同组建了"湿地守护者联盟",用各自的方式保护这片土地。华东师范大学区域研究专家指出:"崇明岛就像一面棱镜,折射出上海与长三角生态互动的所有可能性。"(全文约3500字,含6个生态案例和15位受访者故事)
end
爱上海419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