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电头】本报区域观察组 上海报道
■ 通勤革命(06:00-09:00)
1) 昆山花桥:跨省地铁早高峰实录
"比浦东到浦西还快"的沪苏双城生活
2) 嘉兴南湖:高铁通勤族的早餐地图
上海虹桥-嘉兴南27分钟的通勤革命
■ 产业迁徙(10:00-17:00)
夜上海最新论坛 1) 嘉定汽车城:特斯拉二期带来的产业链
"苏州昆山太仓都是我们的车间"
2) 张江药谷:生物医药企业的长三角布局
"研发在上海,生产在南通"
■ 周末新经济(18:00-22:00)
1) 崇明岛:生态岛的精品民宿集群
"上海后花园"的绿色转型
上海龙凤419体验 2) 淀山湖:长三角艺术家的创作飞地
比莫干山更近的文艺栖息所
■ 2025同城化数据
1) 日均跨城通勤量突破120万人次
2) 异地医保结算覆盖率98%
3) 产业园区跨省市合作项目增长47%
"行政边界正在模糊"发改委专家解读
上海品茶网 ■ 文化融合现象
1) 上海话培训班在苏州工业园区走红
2) 昆曲与沪剧的跨界演出季
3) 七宝老街与周庄古镇的文旅联动
"文化认同是最大的同城化"社会学家分析
【记者手记】
从外环高架到跨省地铁,从产业协同到文化共融,2025年的上海都市圈正在改写超大城市的发展逻辑。这里既有陆家嘴的全球视野,也有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;既有虹桥枢纽的川流不息,也有太湖畔的慢生活哲学。这种"中心-外围"的有机互动,或许正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最佳注脚。
(全文约2850字,含72个采访点、58组数据、34位受访者观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