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城化进行时:解码上海大都市圈的"1+8"协同密码

⏱ 2025-07-13 16:30 🔖 阿拉爱上海神女论坛 📢0

【首席记者 吴晓峰 上海报道】2025年7月,在苏州工业园区华为研究院工作的张敏,正乘坐沪苏市域铁路前往上海总部参加晨会。这条今年全线贯通的地铁化铁路,将双城通勤时间压缩至53分钟。数据显示,上海大都市圈"1+8"城市日均跨城通勤量突破120万人次,区域GDP总量达12.8万亿元,占全国比重提升至10.3%,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。

一、交通同网:重塑"轨道上的都市圈"

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,记者体验了刚开通的沪嘉市域铁路。这条采用"地铁化"运营的城际线,实现了嘉兴南站与上海虹桥站30分钟直达。"日均客流已达8万人次。"上海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绍。目前都市圈已建成16条跨省市轨道交通,形成"一小时通勤圈"。

更富创新的是"长三角智慧停车系统"。注册车辆可在9城市4200个停车场无感支付。"我们打破了行政边界的'数据孤岛'。"项目技术总监王伟表示。这套系统日均服务超50万车次,找车位时间平均减少62%。
上海神女论坛
二、产业同链: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

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供应链大屏上,实时显示着周边城市368家配套企业的生产情况。"零部件本地化率提升至98%。"厂长宋钢介绍。这种"总部在上海、生产在周边"的模式,已培育出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等5个万亿级产业链。

位于张江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,汇聚了9城市217家科研机构。"我们建立了成果转化的'长三角标准'。"中心主任李政道透露。今年已促成技术交易额380亿元,技术合同登记数增长45%。
阿拉爱上海
三、生态共治:守护绿色长三角

在太浦河水源地,沪苏浙三地环保人员正联合巡查。通过建立的"水质异常预警-联合处置-责任追溯"机制,流域水质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达96%。"我们突破了'各扫门前雪'的传统治理模式。"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表示。

更前沿的是"长三角生态补偿2.0版"。通过卫星遥感+区块链技术,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精准计量和跨省补偿。首期交易额达28亿元,惠及安徽、浙江等生态功能区。
上海娱乐
【专家观察】
"上海大都市圈的实践,探索了超大城市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新路径。"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评价,"其创新价值在于构建了多层次、立体化的区域治理体系。"

随着《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》的深入实施,这个以全国0.6%国土面积贡献10%经济总量的区域,正在书写更精彩的协同发展新篇章。(完)